禪宗祖庭,淨土宗發源地,五台山朝聖之旅 (10)

 昭君墓

 五塔寺

大召寺
出發前安車祈福
飯店人員一字排開列隊歡送大家
感恩

呼和浩特市區街景

這裡的廣告招牌會標示蒙文和漢字

呼和浩特汽車客運東站

西站

回民區
街上風景
濃郁的回族特色

內蒙古的水草
牧羊的民家


武必成先生所提王昭君的墓銘文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
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
背面是蒙文

兩旁的動物石雕
導遊出題考大家:
算算共有幾種
還要能說出其名?
我只拍到這幾張
^_^












果然是中國四大美人~~

 青塚

王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得並馬青銅塑像

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昭君墓,因被覆芳草,碧綠如茵,故有“青塚”之稱。
青塚兀立、巍峨壯觀,遠遠望去,顯出一幅黛色朦朧、
若潑濃墨的迷人景色,歷史上被文人譽為“青塚擁黛”,
成為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

王昭君之墓碑
從這座涼亭再爬一段階梯
方可到達昭君墳墓前




王墳昭君像墓碑
"琵琶一曲彈至今,昭君千古墓猶新”

大眾在此誦念佛菩薩聖號和心經,
以此回向 感念這位偉大的人物。

昭君宅是將昭君故里—
湖北興山的昭君宅進行複製而建造的
宅內昭君的塑像


 遊客休憩中心
(這兩個景區沒時間進去 ,所以不瞭解。)
單于大帳  ↓
單于大帳是昭君博物院的主要建築物
此文化博物館成為世界上唯一的匈奴博物館



武必成先生照片

 單于天降 

 所持的兵器 令人望之生畏

五塔寺門前
 五塔寺

 千年神樹



金剛座舍利寶塔
 圓拱門上方最殊勝咒中之王
祈願見者恆吉祥~

 塔身基層的佛像
與吉祥動物的石雕



受限於玻璃反光拍出的效果不是很好
 寺中最有價值的當屬蒙文天文圖石刻,
世界唯一蒙文標注,具高度科研價值。











甘珠爾是藏文大藏經的一部分,是佛陀所說教法之總集。
甘珠爾的意思是教敕譯典,與丹珠爾(論述譯典)相對。


↑↑





大召寺前廣場–阿拉坦汗雕像
他是呼和浩特城市興建的功臣
蒙古人尊呼他為“聖獅”。


玉泉井

大召寺前的牌樓,上書“佛光普照

 寺門懸『九邊第一泉』匾額。
泉在寺外百步餘,名『玉泉井』。
“九邊第一泉”,是指大召前的玉泉井,
相傳康熙皇帝為平息蒙古衛拉特部噶爾丹之亂,
凱旋歸來路過大召,馬蹄踏地,有泉湧出。
碑文記載:泉水“其性輕而清,其味甘而美”。

 大召寺,漢語叫無量寺。
在蒙語裡面,召就是廟。

 大召的平面佈置採用漢廟形式,




 四天王殿


導遊解說  注意看:天王有一隻腳都不著地~


這塊匾額上的字是“便是西天”,
據說是光緒所題。
下面是一道門檻,跨過去便是到西天了。
^_^

這一殿是不允許拍照的
所以上網搜尋到三張




藏傳佛像與莊嚴物色彩都非常亮麗光艷

 玉佛殿

 玉佛殿內供奉4.4米高的釋迦摩尼像,
用整塊緬甸白玉雕成,
身穿的袈裟上鑲有48000顆寶石,
其中紅寶石41000顆,鑽石7000顆。
 兩旁的這一千尊佛像 , 
是同一塊白玉雕刻的,
可見這塊白玉多麼巨大 ~

黃金城
好像是一頂皇冠~

菩薩殿

菩薩殿內供奉銅鎏金的21尊度母像,
還有高9.9米用青海柏木雕刻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21尊度母像

 普渡慈航
殿前有對明代的青銅獅子

大雄寶殿供奉的是一座銀佛,是大召寺鎮廟之寶。
銀佛的前面是通天柱,有飛龍盤於其上


大殿內也是不行拍照
這五張是在網上搜尋
感恩原拍者~
 大殿是整個寺廟中唯一一座漢、藏結合風格的喇嘛廟,
有雙層三開間的前殿,後衛經堂和佛殿
 外殿牆上的壁畫- 宗喀巴大師
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



三世佛

大召寺門口   駿馬 雕像

 觀音殿外 大象、獅子、牛 銅塑雕像




曼達拉




                                                              西單另一塊石碑 是佛
拍謝~忘記拍了
^_^

鐘樓
鼓樓


巧逢 現任住持-嘎拉僧希日布
札西德列


 嘎拉僧希日布 
 這張字條是住持的侍者
 寫給江老師的 ~感恩
夕陽美景- 佛光普照
無比殊勝~


停車場內- 「和睦四瑞」圖

這張照片是隔天在內蒙古博物館參訪時拍到
大召寺銀佛和龍柱


10天 大同-呼和浩特(內蒙古) /昭君墓/五塔寺 /大召寺

今天的行程將北上到內蒙古參訪,上午拉車到呼和浩特,下午
預計參訪昭君墓、五塔寺、大召寺等。所以用過早齋之後,我
們刻不容緩與熱情送行的飯店人員揮手道別。上車時出乎意外
團長江老師竟然搭我們這部丙車,車上的每一位菩薩感到特別
開心,但領隊秀鳳師姊卻調侃自己,她好「好緊張」不知道要
說什麼,逗得老師和我們都笑開懷。就在如此喜悅的氛圍下,
大眾先在車上做早課,然後江老師與大家分享這些年來,他帶
領團員們朝過的聖地、參訪過的名寺,許許多多說不盡道不完
的甜美回憶,以及有關過程中不可思議的感應故事。因為車上
有一半都是第一次新加入的菩薩,老師請他們出來分享自己的
故事。有師姐分享能來參加這次朝聖之旅的心路歷程,也有師
兄分享參加這次團體的心得和感受,這位菩薩是我禪學班同學
的哥哥,因為家裡臨時有事不能前來,便頂替妹妹和他同修一
起前。他特別分享聽到大悲咒當下的念頭:怎麼有念日語呢?
原來在念到薩婆薩婆. 摩囉摩囉. 摩醯摩醯.唎馱孕. 俱盧俱盧.
羯蒙. 度盧度盧.........讓他心起疑惑。聽聞當下覺得他的聯想力
實在有趣,還沒學佛的菩薩能以無比安住的心,每天跟大眾一
起行禮如儀、依教奉行真的不簡單令人讚嘆阿!
就在這般愉悅、動人的分享中,我們終於進到內蒙古。而上車
本地新導遊先帶領大家去用午齋,沿途行駛市區街道時並解
說有關內蒙的一些地理、人文、氣候和物產狀況。看著街景覺
得並不陌生,與走絲路時看到的城市很相似,這大概是塞外地
區所擁有的共同特點吧。
第一個參訪的景點:昭君墓。在個人膚淺的認識中,對於這位
中國四大美人較有印象的便是王昭君和出塞曲。幾年前在朝聖
旅途中,江老師曾分享過有一年他帶團來此地,所感應到的不
可思議的動人情景。人物皆非、草木更迭,為了大漢的江山,
孤身一人離鄉背井遠嫁異邦這是需要多麼大的勇氣。所以日後
昭君能深博蒙古人的愛戴和緬懷,是值得世人肯定和歌詠的。
下車後隨著導遊的解說,一路觀看昭君墓文碑、昭君雕像、
青冢門樓、昭君和單于並馬青銅塑像、墓碑亭,最後再爬一段
階梯終於來到昭君墓前。"琵琶一曲彈至今,昭君千古墓猶新
憶起這段令人有些感傷與說不出的情懷,於墓園前大眾一
誦念心經和佛菩薩聖號,表達我們遠到此地至上最虔敬的一分
心意。誠如這段文字所描述“王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
一個象徵,一個民族友好的象徵;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
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隨後因為參訪的時間所剩不多
,所以把握重點到園區的博物館觀看,這是世界上唯一的匈奴
博物館,館內呈設展出的文物都很珍貴,透過導遊的說明先拍
下照片以便日後參考查詢。
離開此地繼續參訪第二個景點:五塔寺。它不僅是一座金剛舍
利寶塔,同時還是一座技藝精湛的宗教藝術雕刻鉅作。寺中最
有價值的當屬蒙文天文圖石刻,世界唯一蒙文標注,具高度科
學研究價值。在此我們跟團的導遊不能做解說,寺內有專門的
解說員來導覽。隨著隊伍移動,但因為我們人數實在很多,站
在外圍聽得不是很清楚。最後寶塔終於出現在眼前,大家排隊
登上塔樓,因為樓梯非常狹窄只能單行,而為了省時間只好繞
一匝便趕緊下樓。隨後還餘一點時間,趕緊再進去石廟文物
展覽室,補拍剛才因為人群而無法拍到的珍貴藏文「大藏經」
–甘珠爾與丹珠爾,和摩耶夫人佛像。此外,有關藏傳佛教的
五方佛內容,請參考下面的延伸閱讀有詳細的說明。
最後到訪的這個寺院就是呼和浩特最大的黃教寺廟,也是蒙古
少有的不活佛的寺廟-大召寺。西藏也有一座大昭寺供奉著名
釋迦摩尼佛十二歲等身佛像。而這寺內供奉有一尊高 2.5米的
純銀佛像,故有「銀佛寺」之稱。大召漢名「無量寺」,蒙古語
名「伊克召」,意思為「大廟」,果然一點也不虛妄!
從山門一進寺內,第一眼的感覺仿佛拉薩大昭寺縮小版現前。
兩支高大的五色風馬旗桿隨風飄動,陽光在鎏金殿頂上照射出
耀眼的光芒令人不禁屏息。寺院的建築以漢式格局為主,不過
處處散發著藏傳佛教濃郁的氣息。隨著導遊介紹參訪了天王殿
、玉佛殿、菩薩殿等,最後安排我們在大雄寶殿集合做晚課。
誠如江老師的分享:我們132人遠從台北來到貴寶殿,能在如此
莊嚴的殿堂中一起拜佛、念佛共修,這是多麼大的殊緣和福報。
在我們即將圓滿此次12天的行程前夕,一路上領受諸佛菩薩的
厚愛庇佑,龍天護法善神的加持,願將我們朝聖殊勝行,回向
十方法界一切眾生,皆能離苦得安樂。世人心安平安免災難。
晚課圓滿結束隨後走出殿外,看到江老師與一位長者在交談。
當時聽到導遊悄悄告知我們,才知道原來這位長者就是本寺
住持。根據導遊說法一般信眾很難見到他本人,在呼和浩特
當地百姓的心目中,他就像一位活佛。而我們竟然能不期而
遇,這因緣實在不可思議的巧合吧。當下仰望金色的夕陽,
穿透雲層照拂在每個人的臉上,內心深深感到無比的法喜與
禪悅自在。謹此


《待 續》





延伸閱讀:

【內蒙古自治區】中國最早的自治區,成立於194751日,
面積11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2207萬,有蒙古、漢、達斡爾、
鄂溫克、鄂倫春、回、滿、朝鮮等族。

【昭君墓】漢代王昭君的陵墓,墓體為人工夯築的大土丘,
33米。漢元帝時(公元33)下嫁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
,漢奴間和平相處達60年,每到深秋,北方草木皆枯,唯獨
昭君墓仍嫩黃黛綠,故稱「青塚」,被譽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傳說,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為了漢匈之間的民族和平,自願
下凡來到民間,與單于結為夫妻,造福人民。歷史上的王昭君,
真名嬙,字昭君,西漢時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興山縣),為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公元前37年,王昭君被選入后宮,為
漢元帝待詔。公元前33年,在漢匈兩族人民迫切要求民族和平
的形勢下,王昭君自願請行出嫁匈奴,做了單于的閼氏,促使
漢匈兩族之間保持了近半個世紀的和平相處。匈奴境內的經濟
文化得到發展,王昭君得到各族人民的愛戴。在中國歷史上,
王昭君是一個獻身中華民族友好事業的偉大女性。在民間百姓中
,昭君是美的化身。


兩千年來,她的傳說、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
自唐、宋以來,歷代文人詠唱昭君、抒發情感的詩文、歌詞、
繪畫、戲曲更是多不勝數,形成了千古流傳的“昭君文化”。
現代著名史學家翦伯讚讚美:
王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像徵,一個民族友好的
象徵;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
。” 
“琵琶一曲彈至今,昭君千古墓猶新”。今天的昭君墓,宛如
北方草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成為名揚世界的旅遊勝地。


【五塔寺】始建於清雍正五年(1727),塔高16.5公尺,它不僅
是一座舍利寶塔,同時還是一座技藝精湛的宗教藝術雕刻鉅作。
寺中最有價值的當屬蒙文天文圖石刻,世界唯一蒙文標注,具高度
科研價值。

藏傳佛寺「毗盧殿」,供奉了「五方佛」。而「五方佛」即中央的大日如來、東方
的阿閦佛、南方的寶生佛、西方的無量壽佛、北方的不空成就佛。
中央的「大日如來」原梵音譯是「摩訶毗盧遮那」,「摩訶」是「大」,
「毗盧遮那」是「光明遍照」,故翻譯後成「大日遍照」或「大光明遍照」,故
中文稱為「大日如來」。
指佛法如大太陽遍滿照耀宇宙萬事萬物之意,故常說「法身光明遍照無礙」。
「阿閦佛」的「阿」是梵音,譯作「不動」、「無動」或「無怒」,所以有時又
稱「不動佛」。
「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是梵音,譯成漢語就成了「無量光」
或「無量壽」。而阿彌陀佛的慈悲,在於極樂世界獨設九品蓮位接引眾生,一般
眾生最易得渡,在佛經「淨土五經」詳述了淨土相貌。
「寶生佛」和「不空成就佛」是意譯,由於經典介紹不多,比較不為人熟悉,在部分經典
描述「不空成就佛」是能使一切眾生都能解除惑業、煩惱成就大願,從不落空。而
「寶生佛」則能聚集福報,悉能生如意寶。
一般五方佛的法像,都是佛身,幾乎一樣,不易分辨,除可依顏色可區分外,唯有靠
手印來分辨。中央的大日如來,身白色,應是智拳印,但很多都只是雙手在胸前
微微接觸,呈持轉法輪印。東方的阿閦佛,身藍色,右手手背向前,置於右膝上,
持觸地印,左手則呈定印。南方的寶生佛,身黃色,右手手心向前,置於右膝上
,持與願印,左手則呈定印。西方的無量壽佛,身紅色,雙手呈等持印。北方的
不空成就佛,身綠色,則是右舉於右胸,手心向前,施無畏印,施於無畏。
而五方佛其實是毗盧遮那佛在世間的變現身像,除了中央的「大日如來」是
毗盧遮那佛「本體」表現出來的「外相」,其他四方四尊佛的相,則是由中央
大日如來所分出的外相,所以大日如來就是毗盧遮那佛,而再由大日如來分出
四方如來,故在十法界內任何地方皆有五方佛光明時時照拂,可平息世間一切紛爭
南無(東方阿閦佛),滿足世間眾生一切所願(南方寶生佛),免除世間一切死亡
恐懼(西方無量壽佛),消除世間眾生一切執著(北方不空成就佛)。  


【大召寺】大召漢名「無量寺」,蒙古語名「伊克召」,意思為「大廟」,始建於明代,是呼和浩特最大的黃教寺廟,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設
活佛的寺廟。寺內供奉有一尊高 2.5米的純銀佛像,故有「銀佛寺」之稱;大召寺的宗教文物眾多,其中銀佛、龍雕、壁畫被譽為「大召
三絕」。

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菩提過殿、九間樓、經堂、佛殿等,其中經堂和佛殿連在一起,統稱為“大殿”,大殿是整個寺廟中唯一一座漢、藏結合風格的喇嘛廟,有雙層三開間的前殿,後衛經堂和佛殿,在佛堂正中供有一尊2.55米高的銀佛像,因此無量寺又稱為“銀佛寺”,銀佛的前面是通天柱,有飛龍盤於其上,在銀佛的左右分別是宗喀巴和達賴三世、四世的銅像。



大召內的金佛、康熙帝賜予的八盞宮燈、孔雀開屏圖被譽為「大召三寶」。


嘎拉僧希日布(1948年6月漢名趙九九,法名嘎拉僧希日布蒙古族內蒙古呼和浩特藏傳佛教格魯派喇嘛1989年出任大召住持。
2004年6月,他當選為內蒙古佛教協會副會長。2008年9月,出任內蒙古紅十字會副會長。2009年5月,出任呼和浩特市慈善總會副會長。2010年9月,出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
2013年1月,當選為呼和浩特市政協副主席。


和睦四瑞
藏傳佛教寺院中,像上立猴、猴上立兔、兔上立鳥的圖案是什麼典故、有何寓意?
西藏文化中表示敬老及和睦共處的「和睦四瑞」圖

在藏傳佛教中,有一幅常見的有趣構圖:一頭大象立於大樹旁,象背上頂著一猿猴,猴背頂著一兔,兔背上又有一鳥。這張構圖稱為「四和合」、「和睦四獸」、「和睦四瑞」、「和合四獸」等名稱,表示敬老及和睦共處的意義。
「和睦四瑞」圖源自《佛陀本生經》,經載:古昔有國名為「卡舒嘉耶」。此國連年戰亂無止息,忽有一年百姓安樂,戰亂平息,國王便沾沾自喜地以為一己之福澤惠及國土。
有一天,國王遇上一位智者。此智者恆修禪定得証神通,而且常作真實語。智者告王曰:「百姓之安樂乃由貴國境一谷中四靈獸和合共處之功德感召,非由大王之福德而起。」王乃親領侍從前往谷中查察,見一大象立於樹旁,背上頂著猴子;猴子又背負一兔,兔背上為一鳥。智者乃曰:「此四獸之坐相乃為大王與國民展示敬老及和睦之意義。小鳥為先住山谷中者,為土中之種子施肥﹔在種子生長為枝葉茂盛的樹時,為後來的兔子提供食物﹔在樹結果時又為再後來之猿猴提供所需﹔在生長成大樹後,最後入住谷中的大象得以遮蔭。四獸同意以年齡為尊卑依據,和合共處、扶幼敬老。四獸之功德惠及貴國得享今日之太平。」國王聽後心生恭敬,便下令國民學習敬老及融洽共處之道。


此寓言後來在「宗教意義」上便引申為:小鳥為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成佛前的過去世﹔兔、猴及象則分別為佛陀的親近弟子──阿難、舍利弗及目犍連三位尊者的過去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