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天 寧波─乘船【普陀山】佛頂山索道、慧濟寺、法雨寺、不肯去觀音院、紫竹林寺、南海觀音、普濟寺

在普陀山禮見觀音菩薩~~ 南海觀音

法雨禪寺九龍殿 圓通觀音~

不肯去觀音院觀音

普濟寺-普濟群靈觀音


舟山跨海大橋工程共建岑港大橋、響礁門大橋桃夭門大橋西堠門大橋金塘大橋5座大橋,全長48公里 ,

金塘大橋是舟山跨海大橋的第五座跨海大橋。是舟山大陸連島工程五座主橋中最長的一座,也是繼杭州灣跨海大橋、東海大橋之後中國在建的第三長的跨海大橋,其主通航孔橋是世界上在惡劣外海環境中建造的最大跨度斜拉橋


西堠門大橋是連接舟山本島與寧波的舟山連島工程五座跨海大橋中技術要求最高的特大型跨海橋樑


朱家尖碼頭~



普陀山位於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東部海域,是舟山1390個島嶼中一個面積為12.5平方公里的小島,譽稱“海天佛國”,是中國十大最美海島之一。


索道站搭纜車上最高峰佛頂山~


佛頂山
  是普陀山的著名景點,有人說不上佛頂山,等於沒到過普陀山。佛頂山上主要有慧濟寺、海天佛國崖、雲扶石、菩薩頂、鵝耳櫪樹、佛頂山索道等幾處景點。




佛頂頂佛慧濟禪寺,又稱佛頂山寺,坐落在海拔299.1米 的雲霧山中。原為一石亭,供佛其中,明代僧慧圓創慧濟庵,至清乾隆五十八年始建圓通殿、玉泉殿、大悲樓等,擴庵為寺。與普濟寺,法雨寺鼎立,稱為普陀山三大寺。



主殿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兩邊由阿難與迦葉侍之,大殿兩廂各有10尊塑像,是傳說中的二十諸天,後兩側供奉千手觀音木雕像。

佛教信徒們出於對釋迦牟尼佛的崇敬,把聖像供奉在全山最高的寺中的大雄寶殿內。



 


鵝耳櫪樹普陀鵝耳櫟是一種高大的落葉喬木,是生長在浙江普陀山上的聖樹,與元代島上的多寶塔、唐人閻立本的《楊枝觀音圖》一起被稱為普陀三寶。世人之所以把鵝耳櫟樹當作,並不是因為它生長在佛教聖地普陀山上,而是因為它的稀有和內在的意義。

還有聖嚴師父108智慧語~~


法雨禪寺又稱後寺,在普陀山白華頂左、光熙峰下,距普濟寺2.8公里 ,為普陀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 ,現存殿宇294間,依山取勢,分列六層台基上。入山門依次升級,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後有玉佛殿,兩殿之間有鐘鼓樓,又後依次為觀音殿、禦碑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


九龍殿內最有名的當數普陀三寶之一的九龍藻井:藻井按古樸典雅的九龍戲珠圖案雕刻而成,一條龍盤頂,八條龍環八根垂柱昂首飛舞而下。

八根金柱的柱基是精緻的雕龍磚,正中懸吊一盞琉璃燈,宛若一顆明珠,組成九龍戲珠的立體圖案,造型優美,刀法粗獷,成于明初,九龍殿之明名便因此而得。





法雨寺最高處有一座精緻的寶珠觀音殿,殿內觀音由赤金鑄成,胸部鑲嵌一顆神奇珍珠,光華奪目。



法雨寺中的玉佛殿面寬三間,外加圍欄,黃琉璃頂。現供奉的玉佛高1.3,是1985年從北京雍和宮移來的,原來供奉的是普陀山僧人慧根從緬甸請得的玉制釋迦牟尼佛像,像高2,雕刻精細,後來被毀。

                    紫竹林現存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樓、不肯去觀音院等。






潮音洞位於普陀山島東南紫竹林庵前,龍灣之麓,不肯去觀音院下人海處。洞半浸海中,縱深30米 左右,崖至洞底深約10余米,洞內怪石交錯,犬齒森然,不可容足。此處海岸曲折往復,巉岩峭壁,怪石層層疊疊。洞底通海,頂有兩處縫隙,稱為天窗。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禦書潮音洞〞刻於洞壁。


洛迦山,相傳為觀音菩薩修行之地,與普陀山齊名,同屬朝佛勝地,曆稱普陀洛迦山。佛教信徒有不到洛迦山就不算朝完普陀山的說法。

洛迦山海岸線長3.33千米 ,灘地面積約0. 074平方千米,呈銳長三角形,南北向,南北長約1.05千米 ,東西寬約0.6千米 ,面積約0.36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99.3米 。遠望酷似一尊大佛仰臥在蓮花洋上,頭、頸、胸、腹、腳均分明可辯,故有海上臥佛之稱。


 




 

紫竹林禪院位於百步沙南、潮音洞西上,正對波光瀲灩的蓮花洋,與洛迦山隔海相望。寺院背山面海,古樸典雅,其庵額補袒紫竹林字為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康有為親筆所題。

紫竹林庵大殿主供漢白玉紫竹觀音像,應化各異形象,啟得種種善根。


普陀山南海觀音坐落於雙峰山南端的觀音跳山崗上。此處勢隨峰起,秀林蔥郁,氣順脈暢,碧波蕩漾。蓮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衛;雙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頻傳。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觀音信仰在中華民族可謂婦孺皆知,影響深遠。從蓮花洋乘船到普陀山遊客在海上就可以望到。


立像台座三層,總高33米 ,其中佛像18米 ,蓮台2米 ,台基13米 ,台基面積為5500平方米。佛像頂現彌陀,左手托法輪,右手施無畏印,妙狀、慈祥,體現了觀音菩薩慧眼視眾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 佛像採用新型仿金銅精鑄。


普濟寺是全山供奉觀音菩薩的主刹。為皇家寺院,它的前身是不肯去觀音院

 大圓通殿。是普濟寺的主殿,相當一般寺廟的大雄寶殿,圓通是觀音菩薩的別號,這座殿供奉的正是觀音菩薩。殿堂宏大巍峨,殿面闊7間,進深6間,重簷歇山,黃琉璃頂,九踩斗拱,門心板雕二龍戲珠。大殿可容數千人,有活大殿之稱。

殿內正中端坐著高達88(毗盧觀音趺伽坐像本身高65米 ,座高23)的觀音菩薩,全身金黃,眉清目秀,慈祥含笑,身邊站立著她的門徒善財和龍女,神態天真活潑。



普濟寺前有一個廣約15畝的蓮池,名叫海印池,亦名放生池,建於明代。池上築橋三座。中間一座,橋面平闊,北接著普濟寺的正門,南銜禦碑亭。橋中有一湖心亭,又稱八角亭,正對普濟寺山門。橋南的禦碑亭,在湖心亭前,與海印池相連。

 

 

 

 

一早從飯店出發在車上做早課圓滿之後,往朱家尖碼頭搭快艇前往「海天佛國」之稱的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沿途經過屬於舟山跨海大橋中的金塘大橋和西猴門兩座大橋,舟山群島對外的交通就是倚賴這一座座雄偉壯觀的橋樑。抵達碼頭的停車場望眼看去停滿的車輛,今天正是五一假日前往普陀山旅遊聖地的信眾遊客,必定人山人海。下車於入口處通過寫著「彼岸」之門,內心會然一笑,宛如正從火焰的此岸,預航向解脫自在的彼岸呀!大家依序排隊等候船隻,心中默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片刻即登上快艇出發往普陀山島嶼。所謂快艇速度真的很快,十幾分鐘就看到面向大海的南海觀音聖像,我們終於來到菩薩的道場了。走出碼頭步行一小段環山道路再改搭島上的小型巴士,前往下榻的飯店放置簡單的行李及用午齋。到普陀山因為要搭船的緣故,大件行李也是不能隨行,所以背著簡單的行曩反而輕鬆自在。

用過午齋即刻前往索道站搭纜車上最高峰佛頂山,是普陀山的著名景點,有人說不上佛頂山,等於沒到過普陀山。佛頂山上主要有慧濟寺、海天佛國崖、雲扶石、菩薩頂、鵝耳櫪樹、佛頂山索道等幾處景點,我們主要就是到慧濟寺禮佛朝拜。從佛頂山的牌坊走進去,整個寺院深藏於森林之中,幽靜稱絕,寺院依山勢而建,殿閣樓堂,雕樑畫棟,佈局別致,周圍古木異卉眾多。慧濟寺位於海拔291.3的佛頂山上,佛頂山又名菩薩頂,是普陀山最高處,因處佛頂山中間谷地,俗稱佛頂山寺,為普陀山第三大寺。與普陀山其他寺院不同,主殿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我們全體依序排班進入大殿,稱念「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聖號並繞佛三匝,最後禮謝常住法師的開示與祝福。大殿後方才是觀音寶殿,我們一樣隨著團長進入殿內,頂禮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禮佛結束後大家把握空檔的時間,順著原路捕捉慧濟寺名山古剎的殊勝風光;再搭索道下山繼續往普陀山的後寺-法雨禪寺參訪。

法雨寺又叫石寺,始建于明萬曆八年(1580),初名海潮寺。萬曆三十四年(1601),改名為護國鎮海禪寺,後毀於火。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建大殿,並賜匾額天花法雨,於是改為法雨禪寺,後經歷年擴建,法雨寺逐漸成為普陀第二大寺。其建築依山取勢,分列六層台基上。入山門依次拾級而上,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後有玉佛殿,兩殿之間有鐘鼓樓,又後依次為觀音殿、禦碑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等。法雨寺最有名的九龍殿就是觀音殿又稱圓通殿,為法雨寺的主殿。九龍雕刻十分精緻生動,九龍殿內的九龍藻井及部分琉璃瓦從南京明代宮殿拆遷而來,被譽為普陀山三寶之一。宮殿式的建築果然不同凡響、金碧輝煌令人讚嘆!大眾以無比虔敬的心在此稱誦、拜願「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祈願世界免難消災、世人和平安樂。隨後往上行到大雄寶殿,大殿殿口另外掛有「大壇」的匾額,不知道是否寺院正舉辦法會?大眾依序進入大殿,殿堂上供奉三尊金身佛像。佛像上方掛有「悟證菩提」、「大悲心」匾額。我們各自禮佛三拜再問訊告假走出大殿,順著參訪路線還看到「諸經壇」、「淨土壇」兩殿壇,我想剛剛的推想應該沒錯,不過沒聽聞到法會唱誦,有可能是法會已經圓滿了或者還未舉行?當下因為無人可以詢問也就放下了。一轉眼許多師兄姊都已經往出口方向,領隊也在旁提醒大家趕快集合,而當地導遊更不見人影,心中難免有些遺憾。最後走到玉佛殿前,墊著腳跟將焦距拉至眼前,仰視殿中的白玉觀音聖像,依依不捨的按下快門;轉身向慈悲的觀音菩薩告假離去。

緊接著導遊繼續帶大家徒步往紫竹林禪院。紫竹林禪院,正對波光瀲灩的蓮花洋,傳說這裏是觀音菩薩當初安居、修持的地方。導遊先在寺院門口為大家講解「不肯去觀音院」的由來,浙江普陀山是天下最著名的觀音道場。普陀山何以成為了觀音道場呢?據歷代山志記載,大中十三年,日本僧人慧鍔五臺山觀世音菩薩像回國,船經普陀山洋面受阻,以為菩薩不願東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張姓居民供奉,稱為不肯去觀音院,是為普陀開山供佛之始。然後大家跟隨導遊往前走先進入不肯去觀音院,當我們進入殿內禮佛三拜一起稱念觀音菩薩聖號時,不久卻被一位院方菩薩大聲喝止不准我們唱誦。真是無常考驗阿!我們安靜的退出殿外,雖然不明白是什麼原因,但也只能坦然接受面對當下的因緣。觀音院的前方有座四角亭,亭前的大士橋可走至「潮音洞」,洞口朝大海,呈張口狀。海浪不停地擊拍,潮水奔騰入洞口,勢如飛龍,聲若雷鳴,故名潮音洞。據說漲潮時倚岩俯視,仿若蛟騰足下,險怪百出。若遇大風天氣,浪花飛濺,浪沫直沖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內七彩虹霓幻現,歎為奇觀。 當我靜默俯瞰洞口,閉上眼睛感受普門品中的偈文:「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再遠眺對岸的洛迦山,觀音菩薩正是修耳根圓通法門,所謂「入流亡所」潮水如來如去,渺小的自己又能體會多少呢?或許當下正是菩薩示現考驗我吧~突然發現我一直落在隊伍後面,總覺得導遊已經在前面解說,但我好像都來不及沒聽到。是因為當天我的內心有些不平靜嗎?所以當走至南海觀音聖像前方廣場集合時,仰頭凝視這尊日夜思念的南海觀音菩薩,淚水早已不聽使喚不禁的流下最後全體在金色的夕陽餘暉照射下,共同唱誦心經及菩薩聖號,並以此殊勝功德回向一切眾生。

最後安排參訪的是俗稱前寺的普濟寺。雖然已經過了參訪時間,但當地導遊與寺院聯繫之後,讓遠從台灣的居士團體進入主殿-大圓通殿做晚課。一百多人恭敬跪在觀音菩薩聖相前,齊聲誦念普門品、大悲咒和心經,當下並有許多信眾也加入我們一起共修。這般殊勝的因緣令人無比的感動與法喜,晚課結束之後我們也將帶來的佛卡和聖嚴師父的108自在語,和參與的菩薩們結緣並彼此相互感恩和祝福。也結束當天所有的行程回飯店用餐後休息~

 

《待

 

 

延伸閱讀:

普陀山位於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東部海域,是舟山1390個島嶼中一個面積為12.5平方公里的小島,譽稱“海天佛國”,是中國十大最美海島之一。 舟山跨海大橋200912月開通之後,從上海寧波杭州等地去普陀山越來越方便了。

舟山跨海大橋工程共建岑港大橋、響礁門大橋桃夭門大橋西堠門大橋金塘大橋5座大橋,全長48公里 ,西堠門大橋是連接舟山本島與寧波的舟山連島工程五座跨海大橋中技術要求最高的特大型跨海橋樑。金塘大橋是舟山跨海大橋的第五座跨海大橋。是舟山大陸連島工程五座主橋中最長的一座,也是繼杭州灣跨海大橋、東海大橋之後中國在建的第三長的跨海大橋,其主通航孔橋是世界上在惡劣外海環境中建造的最大跨度斜拉橋

 

普濟寺是全山供奉觀音菩薩的主刹。普濟寺為皇家寺院,頂鋪金色琉璃瓦,耀眼奪目,其中大圓通殿是普濟寺主殿,有活大殿之稱,可容數千人而不覺擁擠。殿中供奉高8.8米 的毗盧觀音,兩邊端坐觀音三十二應身,以示觀音大士感應世間萬物眾生。

 它的前身是不肯去觀音院。唐大中年間(847-859),日僧慧鍔請五臺山觀音像歸國,因風阻上岸與山民張氏在潮音洞上共建此院供奉觀音。後樑末帝貞明年間(915-920),由不肯去觀音院擴大為寺,後遷到現在這個地方的(一說最早的不肯去觀音院即建於此地)。宋代先後改名為五台圓光寺’’寶陀觀音寺,香火始盛。宋嘉定七年(1214),皇帝禦書圓通寶殿匾額,定為專供觀音的寺院。  普濟寺前有一個廣約15畝的蓮池,名叫海印池,亦名放生池,建於明代。池上築橋三座。中間一座,橋面平闊,北接著普濟寺的正門,南銜禦碑亭。橋中有一湖心亭,又稱八角亭,正對普濟寺山門。橋南的禦碑亭,在湖心亭前,與海印池相連。亭系清雍正九年(1731)所建,中豎雍正所書丈六白玉碑一方,高3米 ,寬1.5米 。碑文記載普陀山歷史,碑額上雕龍栩栩如生,書法遒勁剛健。石刻非常精美,可謂雙絕,碑極名貴。橋前有菩薩牆影壁,上書觀自在菩薩五個大字,字高五尺,蒼勁有力。相傳觀音菩薩悲智雙圓,從悲則稱觀世音,從智則稱觀自在。

 

留言

慈觀妙見表示…
感恩宗教之旅分享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