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寺大殿內正面塑三寶大佛像,每尊佛像高8 。 3l米,形貌莊嚴。
出發之前,大眾恭敬合掌齊聲誦心經念菩薩聖號回向一切諸眾生~~
進入第一道山門曹溪門(又稱頭山門)後,就是放生池。 橢圓形放生池上,建立一座八角形、圓柱挑角、攢尖頂式五香亭。
寶林門是南華寺第二道山門,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清代及1912年重修,門聯是“東粵第一寶剎,南宗不二法門”,橫批是“寶林道場” 。
天王殿建於明成化十年(1474年) ,清代重建,原為羅漢樓,後改為天王殿,殿正中供奉彌勒佛像,後面塑韋馱像,兩邊塑四大天王像。
大雄寶殿建於元大德十年(1306年) ,明清時及1934年重修。 殿前有月台,四周迴廊,重簷歇山頂,飛簷飾坐獅,頂用雙魚吻,門窗為格子式。
左右兩壁及後壁是泥塑彩繪五百羅漢像,神形怪異。
由最年長的高老菩薩出位代表供養三寶~
大殿後方供奉楊枝淨水觀音菩薩聖相~~
藏經閣,清康熙六年(1667年)和1933年重修,兩層,四周闢廊,單簷歇山頂。
靈照塔,初建於唐憲宗元和七年(812年) ,為木塔。 宋朝時改為磚塔。 明清及1933年多次重修。 塔呈八角形,五層,正面有券門可入內。 塔內闢有螺旋形階梯直到塔頂,每層每面均有券門和小窗,八注攢尖頂,上置大型銅鑄淨瓶及鐵鑄覆盆。
一心頂禮六祖真身法像~
〝活化石〞之稱的水松區
寺後有卓錫泉,俗稱九龍泉,傳為六祖浣洗袈裟之處,泉水甘甜,經年不竭。
雲門禪寺
由雲門宗( 禪宗五大支派之一)始祖六祖惠能九傳弟子文偃禪師所建,是雲門宗的發祥地。
寺內保存著珍貴文物,距今1000多年的南漢石碑《大漢韶州雲門光泰禪寺院故匡真大師實性碑銘並序》。寺內保存著珍貴文物,距今1000多年的南漢石碑《大漢韶州雲門光泰禪寺院故匡真大師實性碑銘並序》。
雲門寺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整座建築莊嚴雅靜。它的殿堂與國内大型寺院相仿,有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齋堂等建築。但雲門寺的建築風格獨特,除放生池在寺前外,其餘殿堂連成一體,殿、堂、廳、樓等共一百八十餘楹,建築面積7000多平方米。以大雄寶殿爲中心及四路朝拱構成的建築群,氣勢雄偉壯觀,殿宇檐欄精巧,高閣層軒,房廊上下鱗差,錯落有致。
雲門寺除建築風格獨特外,其内部裝修與擺設也有其特點。在大雄寶殿釋迦牟尼的前面,有兩尊小型的漢白玉佛像,一立一臥,是緬甸佛教徒於1987年贈的,用純正的緬甸漢白玉雕刻而成,通體細滑,看上去具有強烈的質感,如真人肌膚一般,爲雲門寺珍寶。
殿内三面壁上是用陶瓷燒成的大型彩瓷佛畫,長24米、高4米,是我國當前佛寺中獨一無二的巨型彩色陶瓷壁畫。
它生動地刻畫十八羅漢二十四諸天王四十二個人物,畫面下是十八羅漢,上層是二十四諸天像。對於十八羅漢,人們較爲熟悉,而二十四諸天則較少聽到。所謂二十四諸天,是二十四位天神的統稱,這二十四位天神因爲功德深,因而受到頂禮膜拜。
全體大眾跟隨常住僧團念佛繞寺一週~
雲門寺不僅是一處著名的佛教古刹,也是一處美麗的風景區。雲門寺環境幽雅,風景奇特,既是乳源的八景之一,亦爲嶺南勝地。寺的四面層巒叠嶂,山高林密,猿猴、白鷴等珍禽異獸,時有出沒。環寺蒼松挺勁,竹影婆娑。
今天的行程安排前往韶關參訪,由於路程較遠必須早起準備,在住宿的飯店用過早齋之後,我們即刻驅車北上高速公路開往韶關。上車之後各車在車上做早課,圓滿之後心中默念「地藏王菩薩」聖號,一邊聆聽導遊對廣州和湖南兩省的人文民情風俗解說。大約3個多鐘頭終於來到寶林山的南華禪寺。
南華寺座落在廣東省曲法縣正南10公里處的南華山畔,南華寺最珍貴的文物,就是被僧人稱作鎮山之寶的六祖真身像了。當年聖嚴師父到南華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禮拜六祖惠能的全身舍利。而傳臨濟宗法脈給師父的靈源和尚,正是重建南華寺虛雲老和尚的謫裔,所以中華禪法鼓宗與南華寺的法脈可說是淵源流長阿。當我們下車在廣場前排班整隊時,看到三門上橫刻「曹溪」二字,感覺也就特別貼近親切。
禪宗史上稱曹溪的法脈源流為「曹源一滴水」,也就是代表禪門法乳的源頭,是在曹溪的南華寺。
〈 摘錄五百菩薩走江湖 p37頁倒數第二行〉
因為早上剛下過雨地面潮溼不宜跪拜,所以我們合掌以問訊方式齊唱「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聖號,從曹溪門開始朝山,經過放生池、受戒的香樟王樹、寶林門、天王殿進到大雄寶殿。並準備在大殿做讚佛拜願法會。能在這麼莊嚴的道場中與諸善知識們一起圓滿殊勝的法會,真的非常感恩和感動得此無比的福報善緣。大殿中主供奉釋迦如來、藥師如來、彌陀如來三尊大佛,各高 八公尺 ,巍巍朗照令人仰之彌堅、望而生嘆!東西單兩壁和後壁供奉的觀世音菩薩聖像旁還有北宋時代五百尊木雕羅漢像。都是非常珍貴的佛教史物。
法會回向圓滿之後,恭請知客處的法師為與會的大眾說法開示。慈悲的法師說:「看到大家虔敬的禮佛參拜,讓我非常感動。也憶起2002年聖嚴長老帶領五百菩薩來本寺參訪當時,我非常榮幸亦全程陪同參與,而今天你們一行一百多人再度來此,透過佛法的慈悲與智慧來說,一切皆是因緣。期勉大家把握這難得的學佛因緣,修行道上得不退轉。」大眾禮謝法師開示,最後繞佛三匝繼續前往祖師殿頂禮六祖全身舍利。壁上並刻有關惠能大師生平事蹟的石雕畫作。而祖師殿前供有六祖之塔為「靈照塔」。
緊接著依照參訪的路線和導遊引導介紹,觀看有〝活化石〞之稱的水松區,往前看到一座六角亭上方寫著「伏虎亭」,不禁令人聯想「百年虛雲長老」在南華寺11年間‧所留下的老虎皈依、白虎受戒、枯木發芽、靈泉應禱、樹神求戒等諸多記錄。最後參訪的景點是「天下寶林」牌坊和「卓錫泉」。這泉水傳為六祖浣洗袈裟之處,清涼無比、經年不竭。設限於下一個參訪景點和今晚必須趕到路程遙遠的湖南郴州,而無法禮拜寺後方的「虛雲和尚舍利塔」和「智葯三藏記念堂」,於此緬懷祖師高僧大德復興重建南華寺的悲心和苦行,內心感受些許的遺憾!
我們在南華寺用過午齋後緊接著驅車前往雲門山的大覺禪寺,車程大約一個多小時。五代後唐〈923年〉,由六祖惠能大師的九傳弟子文偃禪師所建的雲門寺,是雲門宗的發祥地,而與臨濟、曹洞、法眼、潙仰,並稱為「一花開五葉」;再加上由臨濟宗發展出的黃龍、楊歧,通稱為五家七宗。當我們行至天王殿時,正好聽到在打板集眾的聲響,江團長布達直接上大殿與僧眾一起做晚課共修。大眾合掌等待寺院的常住僧眾排班進殿後,我們團員在依照組別依序排隊進入大殿。晚課唱誦的是彌陀經和念佛繞堂,印象特別深刻是唱誦到蒙山施食儀時,由兩位小沙彌擔任出食。威儀莊嚴收攝令人讚嘆不已。繞佛時看到十幾位年紀幼小的沙彌出列,一時起心動念他們為何因緣來出家呢?而他們的父母又怎麼捨得如此年幼將他們布施出來呢?!或許是這些小菩薩乘願再來要廣度無邊眾生,圓滿過去生所發的出家願心吧~
晚課圓滿結束後,大眾行禮如儀向諸佛菩薩告假,趕緊上車不敢多加逗留。因為四個多鐘頭的車程在抵達下榻的飯店已經深夜快十點了,終於可以進入房間休息。養足精神儲備體力迎接明天上南嶽衡山、臨濟宗曹洞宗祖庭尋根之旅。
合十
感恩
《 待 續 》
延伸閱讀:
禪宗六祖惠能主持曹溪,在這裡弘揚、發展了禪宗 ,故佛教徒對南華寺視為「祖庭」,南華寺幾次易名, 唐中宗 神龍元年( 705年 )改名為「中興寺」;神龍三年( 707年 ),又改為「法泉寺」。 宋 開寶元年( 968年 ), 宋太祖 趙匡胤賜名「南華禪寺」,沿用至今。 宋 開寶元年( 968年 ), 宋太祖 趙匡胤賜名「南華禪寺」,沿用至今。
六祖真身像供奉在紅牆綠瓦、古色古香的六祖殿內。 坐像通高80厘米,六祖慧能(亦作惠能)結跏趺坐,腿足盤結在袈裟內,雙后疊置腹前作入定狀。 頭部端正,面向前方,雙目閉合,面形清瘦,嘴唇稍厚,顴骨較高。 從塑像中可以看出這位飽經風霜的高僧多思善辨的才智和自悟得道的超然氣質,表情生動,栩栩如生。這座六祖造像的確是以六祖慧能的肉身為基礎,用中國獨特的造像方法——夾紵法塑造而成。 這是由慧能的弟子方辨塑造的。 其方法是,在慧能圓寂前,身披袈裟,盡腿盤屈,打坐入定,不吃不喝,使體內營養和水分逐漸耗盡,最終坐化圓寂。 然後將遺體放在兩個對蓋密封的大缸之中的木座上,座下有生石灰和木炭,座上有漏孔。 經過相當時問後,內臟和遺體上的有機物質腐爛流滴到生石灰上,不斷產生熱氣,水份被吸乾,遂變成坐式肉身乾體。 然後進行塑造,先“以香泥上之”,然後加布,再“以鐵葉、漆布固師頸”。 由於方辨是慧能的弟子,不止一次為慧能塑過像,對他的音容相貌、氣質神態有深刻的了解,因此這尊塑像很成功的反映出慧能超脫的氣質和高僧的形象,成為流傳萬古的真身像。
大雄寶殿建於元大德十年(1306年) ,明清時及1934年重修。 殿前有月台,四周迴廊,重簷歇山頂,飛簷飾坐獅,頂用雙魚吻,門窗為格子式。 殿內正面塑三寶大佛像,每尊佛像高8 。 3l米,形貌莊嚴。 左右兩壁及後壁是泥塑彩繪五百羅漢像,神形怪異。北宋木雕五百羅漢造像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宋代木雕五百羅漢群像中的一部分。 明朝時曾經重新塗飾過金光,清光緒年間,曾補雕過133尊被火燒毀的羅漢。 1936年,虛雲和尚主持修廟時,將大部分木雕羅漢藏在大雄寶殿里三 尊高達15米 大佛的腹中,直到1963年才被發現。 現存360尊,其中有133尊為清代補刻。 有154尊羅漢像上刻有銘文。從銘文中可以看出,這五百羅漢像雕於北宋仁宗慶曆三年至八年(1043一1048年) ,是“會首弟子”楊仁禧組織募化和雕造這批羅漢像的,捐造者有商人、手工業者、僧人和平民等,匠師有張續、蔡文贄、廖永昌、王保、郝璋等。 每尊造像都是用整塊木坯雕成,通高49 . 5至58厘米,直徑23 . 5至28厘米,木料主要是柏木,少量為楠木、樟木或檀香木。 每尊像由底座和坐像兩部分組成。 這些羅漢造像形態自然,變化多樣,生動傳神,雕工洗煉,具有相當高的藝術研究價值,是十分珍貴的歷史文物。
南華寺還有北齊昭帝皇建元年(560年)的銅佛造像,唐代花緞襪,六祖墜腰石,唐代鐵質觀音像、天人像、釋迦牟尼像,明代四大天王木雕、清代五百羅漢瓷瓶、明代金書《華嚴經》殘卷等文物,都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現存的碑刻有宋朝秋鐫石的《六祖像碑》、明代《御製六祖壇經法寶序碑》及近代修繕廟宇的碑記。
南華寺面向曹溪,背靠象嶺,峰巒秀麗,古木蒼鬱。 廟宇依山而建,殿堂在同一中軸線上,結構嚴密,主次分明。全寺面積約1 . 2萬平方米。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