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法鼓山蘭陽分院
日期:2024.6/7~6/9三天
時間:早上08:50~11:50
法鼓山蘭陽分院於端午連假前一天舉辦三場「禪悅的人生」講座,邀請資歷背景非常豐富的ˍ許仁壽老師,來為蘭陽地區信眾菩薩們授課。活動當天前來聆聽的信眾非常踴躍,法堂教室裡座無虛席。
誠如監院常實法師致詞中表示:我們真的很幸福。非常感恩許老師清晨遠從台北搭火車來此,下午一點再搭車返回連續這三天不辭車程辛苦,緣起於許老師去年途經分院時起的善緣和願心;令聽眾倍感此次講座的殊勝和不可思議的因緣。
今天第一場主題是:生活要快樂。首先許老師引用寬謙法師的「唯識學」圖表來解說六根、六塵(外境)與六識三者間之作用和關聯性。一切事物皆因緣所生,緣起生滅沒有一樣是恆常性這就是無常;而凡夫執著有一個我,但我卻作不了主,這就是無我,也就是所謂空性。空不是什麼都沒有,在《心經》經文中也以「不、非、無、假」來說明空義。生活在追求快樂中遇到外境不順己意時便會產生苦惑也就是無明。許老師因應在連假中家庭可能會出現的一連串妙趣橫生問題,讓大眾明白為何苦、惑、業三者不斷循環的原因和造作。生、老、病、死是「假相」並引用 聖嚴師父在「佛法綱要」一書中教導我們,借假修真就是超越讓我們學習和超越乃是佛教教義重心;。修學佛法的智慧和慈悲,少煩少惱生活就能快樂。
更舉了一個非常淺顯受用的例子作譬喻:
「生命就像腳踏車,我們常忘了它的目的,只是經常花很多錢去保養他,但終歸是會敗壞的,而腳踏車只是工具,主要知道騎腳踏車的最終目的,那借假修真就是生命的意義了!」我們如果永遠活在〝相有〞就會有煩惱,要運用般若智慧才能活出快樂。
接著老師為大眾說明佛陀初轉法輪所教的「四聖諦」。集苦因、滅苦道。依止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教觀並用;勤修三十七道品(共七科)和廣修六度菩薩道行,精湛的演說內容激起與會聽眾的善欲心和無比禪悅法喜。
感恩三小時豐富活潑的課程一眨眼就結束,最後在主持人和法師帶領下大眾行禮如儀,相約明後兩天繼續來聆聽圓滿本次講座,也期待許老師再來蘭陽分院授課分享生命智慧。
分享之後:

留言